2017年8月22日 星期二

一位傷心的母親

《為什麼孩子不說話?──選擇性緘默症,一種選擇不了的沉默焦慮》這本書裡,道恩的故事,讓同樣身為母親的我,讀來有一股深切的、無法抑制的哀傷。
道恩的兒子湯姆小學時,是老師心目中的「理想學生」──聰明、安靜、埋頭苦幹。沒有人知道他即使憋得快爆炸了,也說不出話來,他被遺忘了。總是在學校壓抑一整天,回家才展現脆弱的一面,任何小事都可能讓他崩潰嘶吼。
然而真正讓道恩明白選擇性緘默症的嚴重性,是湯姆九歲時。切除耳朵腫瘤、急性盲腸炎,即使經歷這些極度痛苦的過程,湯姆仍然發不出任何聲音。即使是最內向的人,必要時也可以開口說:「我受傷了」、「我很害怕」,但是湯姆怎麼努力都做不到。
湯姆還有缺乏同理心的亞斯伯格特質,而且他的感官敏感到連穿衣服、吃東西和上廁所都極不舒服,但是緘默仍讓他最難以承受。
湯姆曾在學校發生許多「意外」。有一次是被推進一個大輪胎裡,四個同學坐在上面,他叫不出聲也哭不出來。
湯姆也曾接受心理治療。他把自己藏在外套底下,聽著媽媽和心理師談論自己的問題,感到無比的困冏。兩年下來還是連一個字都說不出來。
湯姆直到六年級才診斷為選擇性緘默症,老師們逼迫他說話的日子終於結束了。但是他的緘默已經根深柢固,不但難以突破,而且已然啟動了焦慮的惡性循環,無法逆轉。
上了中學,即使道恩和學校盡力幫忙,湯姆的焦慮仍然迅速惡化,開始啃指甲、挖皮膚的自殘行為,也成了關在房間裡的隱士。於是湯姆開始自學,他在數學和資訊方面能力卓越,可是沒有人知道,因為他困在房間裡。
道恩認為,太晚得到亞斯伯格和選擇性緘默的診斷,對於湯姆影響很大。她感嘆:「真希望當時有人肯傾聽我的想法,或者重視他不說話的問題。但是,已經來不及了。」
道恩也後悔沒有早點讓兒子離開學校,而讓他陷入失控的焦慮,因為「教育體系設立的目的,並不是為了幫助像湯姆這樣的孩子」。
為什麼沒有人重視選擇性緘默症?為什麼連專業人士也不瞭解?這是錯的,它摧毀了孩子的一生。為什麼湯姆得受這種苦?難道他永遠無法對這個世界做出貢獻?他那麼聰明,此時此刻我卻只希望他能走出家門。如果家人不在了,誰能幫助他?」
道恩一連串的問題敲痛我的心。在地球另一方的台灣、在不同的文化裡,有一群母親正陷於類似的處境。到底未來的路怎麼走?到底要多堅強才能走下去?

找書去👉為什麼孩子不說話?:選擇性緘默症,一種選擇不了的沉默焦慮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